發布時間:2021-01-14 10:06:11
瀏覽次數:次
近段時間,“內卷”一詞越來越多地被討論。留學,曾經被一些人認為是逃離“內卷”的一條道路。
然而,近來不少留學生也產生“內卷”之感:留學申請競爭日益激烈,原本冷門的國家和學校也越來越難申請?!皝淼揭粋€小眾留學國,發現有很多中國同學都是985、211院校的……”
隨著留學大軍越來越龐大,“海歸”難免產生學歷“貶值”的擔憂。留學生回國就業也面臨著更多的問題。
據2020年底教育部官方統計,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.35萬人,較上一年度增長6.25%;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.03萬人,增速達到11.73%。1978年至2019年度,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.06萬人,其中423.17萬人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,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.28%。
2020年留學生群體的回國趨勢怎樣?海歸就業情況如何?
1月7日,智聯招聘發布《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》。該報告顯示:
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.9%,45%海歸期望扎根一線城市;
疫情促使2020年畢業的應屆留學生回國求職同比增長67.3%,近9成留學生回國后選擇就業,最看重薪水。
1
45%海歸期望扎根一線城市
京滬兩城占3成多
《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》顯示,2020年,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、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33.9%,增幅遠高于2019年(5.3%)、2018年(4.3%)的同比增幅。
海歸求職者也呈現年輕化、高知化等趨勢。從整體求職海歸的年齡分布看,25-34歲群體占比最高,達64.6%;16-24歲的海歸占比較去年擴張4.5個百分點至27.9%;而35歲及以上的求職海歸在統計中不足一成。
海歸學歷分布體現出了人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。碩士是向國內求職海歸的中堅力量,2020年擴張至整體的72.4%;博士占比1.7%,與去年基本持平;本科群體占比25.9%,較去年收縮1.9個百分點。 海歸群體所具有的高學歷特點更加凸顯,回國就業在學歷方面也將更具有優勢。
在職業選擇上,金融、互聯網、文娛等行業更受海歸偏愛。其中,IT/通信/電子/互聯網行業集中吸引了22.1%的海歸求職者投遞簡歷,占比最高,生產/加工/制造業(12.3%)、貿易/批發/零售/租賃業(10.5%)依次排在其后。與全平臺所有求職者相比,海歸有意向從事金融業、IT/通信/電子/互聯網、政府/非盈利機構、文化/傳媒/娛樂/體育、商業服務等行業的占比更高。其中,9.5%的海歸向金融業投遞簡歷,比全平臺求職者占比高出4.8%。
依托區域經濟水平發達、基礎設施完備、國際化程度高等優勢,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更具有海歸人才吸引力。具體來看,海歸投遞前十的城市吸納了64.2%的海歸就業需求,而其中排名前二的北京、上海兩城則合計占超3成,深圳占8%。
新一線城市杭州對海歸的吸引力與廣州不相上下,均在5%左右。成都、南京、蘇州、天津、武漢等新一線城市依靠較強的發展潛力與引才政策,也促使海歸人才積極奔赴。
在全平臺求職者中,海歸人才期望薪資在4000-6000元/月內的占比最高,達31%,其次是6000-8000元/月,占比25%。而海歸求職者的期望薪酬則整體向著高薪區間移動,主要分布在 8000-10000元/月與10000-15000元/月,分別占22.2%、23%,還有18.1%選擇6000-8000元/月。
2
國內疫情防控效果好
成留學生選擇回國首因
重點觀察當年畢業的應屆留學生群體,發現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、即著手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較2019年猛增67.3%,增幅是海歸總體的2倍。
具體到逐季看,在全球疫情暴發后的2020年二季度,回國求職留學生人數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95%,可見疫情對留學生回國決策起到重要影響。
智聯招聘的調研數據也對以上發現進行了佐證。2020年,有71%的受訪留學生表示將回國發展,過半受訪者表示疫情加強了回國意愿,28.3%的留學生改變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計劃,在疫情蔓延趨勢下緊急回國。
具體到留學國家分布,2020年有意回國發展的留學生中,來自英國的占比40.1%,澳大利亞(18.4%)和美國(12.7%)位列其后。
同比來看,來自美國、加拿大兩個北美國家的留學生有回國發展意向的同比增速最為突出,分別達到86.8%、84.7%,英國留學生回流人數也同比增長69.4%。
當被問及疫情下選擇回國的考慮因素時,56.8%的海外留學生選擇了“國內疫情管控效果更好”,其次是“國內生活更加便利”,占比45.3%。出于就業目的,分別有42.1%和36.8%的留學生表示“國內經濟恢復更好”以及“國內就業機會更多”。
但在留學生計劃回國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,從《報告》中的占比來看,獲得最高共鳴的是“不了解國內當前對海歸人才政策”,占比61.7%;“不了解國內當前就業市場”占比57.5%“成為第二大障礙。此外,疫情影響下,“回國航班受限”讓32.5%的留學生陷入難歸故里的困境;“學業受阻,無法順利畢業”成為13.3%留學生要解決的另一個棘手難題。
此外,留學生對于國外宏觀環境與政策也較為敏感。22.1%的留學生因擔心國際關系變化對留在國外發展不利而選擇回國,還有17.9%表示所在國家對華人政策不如以前友好??梢?,學生一族既有日常生活受阻的近憂,還有對就業形勢的遠慮。
但同時,疫情也讓更多的海歸更看好國內發展。報告顯示,66.6%的受訪海歸表示,經歷疫情,對國內經濟發展與就業更加有信心。
至于回國后的打算,據統計,留學生畢業回國后的規劃集中向“求職就業”傾斜,占比87.5%。學習深造、自主創業、自由職業等選項分別占比5%、2.5%、0.8%,還有4.2%的留學生沒想好具體規劃,先回國再做打算。
面對即將在國內展開的就業藍圖,71.4%的留學生表示求職時看重“薪酬福利”,其次是“企業文化”(41.9%)和 “職位晉升”(41%)。同時,處于事業起步階段的留學生們將“通勤時間”、“工作與生活的平衡”優先級后置,這兩個選項分別占比5.7%、8.6%。
另外,就業信息不對稱也讓留學生群體處于相對被動的位置,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國內的發展計劃。智聯方面建議,相關就業服務機構或者招聘企業,應完善海歸人才服務機制、構建海歸與國內市場信息溝通體系,多舉措將有助于打破海歸的“就業信息不對稱”。
3
海歸回國求職用時拉長
3成需4個月以上
聚焦已在國內就業的海歸群體,跟蹤其找到第一份工作的用時變化,發現2020年整體求職費時比2019年更長。
2020年調研的已就業海歸中,超3成用4個月以上找到回國后的第一份工作。其中,“4-6個月”選項集中了21%的受訪者,選擇“7-12個月”與“1年以上”的海歸分別為6%、4%,均高于2019年調研結果。
海歸回國就業后對薪資的滿意程度較2019年有所提升,但仍與預期相差甚遠。
根據調研,57%受訪者的薪資不及預期,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;38%表示基本符合預期,較去年同期的34%有所上升;而表示實際收入超過理想情況的占比6%。
多數已就業海歸認為,海外留學經驗在求職過程中有加分作用,身份優勢讓他們離好工作更近一步,這一占比為58.1%。
4
疫情下資金流緊張為海歸創業主要困難
疫情沖擊下,2020年海歸創業者遇到的主要困難以“資金流緊張”為首,達到47.6%;“訂單量減少”的現象也較為普遍,占比38.1%,還有28.6%的創業者面臨核心人才招聘難的困境。
在創業階段,57.1%受訪海歸表示最需要支持的為“創業補貼”,其次是“稅費減免優惠”、“人力資源服務”和“市場開拓”,均占比三成左右。
據悉,智聯招聘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出具以上報告,以呈現2020年海歸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的回國趨勢,以及海歸就業、創業情況,以此為政策制定者、各行業雇主、相關機構提供有效參考。
本文來源:東方網,中國新聞網,經濟觀察網,新華視點微博,留學雜志等
如需了解更多留學資訊,請關注微信公眾號:好予博士留學PhD (ID:haoyuabroad)
如需了解更多博士招聘信息,請關注微信公眾號:PhDFinder(ID:phdfinder)
上一條:留學生上海落戶咨詢問題答疑篇
1、服務熱線:歡迎致電好予服務熱線:400-6668-021
2、在線咨詢:歡迎點擊這里進行網絡在線咨詢
3、在線留言:在線留言預約登記,我們會盡快安排資深的出國專家致電解答,為您提供最專業的出國咨詢服務
1.本網獨家發布的稿件和圖片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。
2.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了傳播更多的信息,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。如果本網轉載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權、名譽權等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 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盡快刪除。